据报载,日前,某市的一位领导同志在干部作风建设会上形象地说,机关干部下乡要有务实作风,要做到“狗不叫、鸡不跳”。所谓“狗不叫”,即机关干部要勤下乡、多进村、常入户,连村头的狗见到你的次数多了,都把你当成了家人;不给农民群众添麻烦,不许一下乡就让村里杀鸡宰鸭搞招待,闹得鸡犬不宁。
当然,要求干部下乡“狗不叫、鸡不跳”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。但它反映的是对改进干部作风、改善干群关系的期盼,呼唤的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。
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,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,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始终强调充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作风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基层农村工作的任务、目标也在不断变化,更需要我们的干部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,走进乡村,深入群众,联系群众,服务群众,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。
首先,要端正下乡目的和态度。干部下乡要向群众学习,拜农民群众为师,甘当小学生。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,向群众学习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、诚实守信、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。只有放下架子,虚心讨教,农民朋友才愿意把家门敞开,把“掏心窝子话”讲出来。
其次,要真正深入基层,深入一线。切忌蜻蜓点水、走马观花、隔着车窗来“观察”群众,通过听取汇报来“了解”工作。要深入田间地头,深入农户家中,实地考察工作,直接与群众交流,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切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,为群众看家护院的狗才能把你看作是家里人。
第三,要严于律己、不扰民。在农民群众眼里,机关干部的形象常常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。干部下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,不能侵犯群众利益,机关干部若揩农村集体和群众的“油水”,这油水就会成为抹黑干部形象的墨水。
实践证明,你跟百姓心贴心,百姓就会和你心连心;你跟百姓有多近,百姓就会对你有多亲。老百姓的感情是真诚的、纯朴的,只要我们的干部真正为他们费了心,出了力,造了福,谋了利,老百姓自然会把你当亲人,奉为“座上宾”!
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)